程序化廣告樣式
IAB推行的廣告樣式於設計時,在名詞的表達上並非用於描述展示的檔案類型或廣告位置。IAB的廣告樣式指得是廣告執行環境,經常可以看到的網頁廣告有圖片也有視頻,然而這些廣告在程序化購買中並非稱為圖片廣告或影片廣告(中國國內市場也稱視頻廣告)名詞。下邊以目前朗朗上口的名詞進行解釋,相對一頭栽進IAB定義的文檔坑,更容易理解且記憶友好。
Banner ad :
SDK渲染廣告環境為執行網頁文件(html)的瀏覽器,廣告展示的視覺和交互由買方定義。
Native ad:
執行於Mobile app原生環境中,素材中的文字文案及圖片或影片如何呈現與交互,app開發者可進行定義,不由廣告買家定義。
Video ad:
執行於影片播放器中,素材可能出現圖片也可能出現影片。與Native類似,app開發者可進行展示樣式的定義。
以上三種樣式作為廣告從業者們建議牢記,除了用於和合作夥伴進行溝通之外也足以用於和公司內部的客戶端研發進行需求開發的溝通。那麼想要在工作中無障礙理解和溝通,這樣顯然是不夠的。第一段提到的用戶感知到的可能是張圖片也可能是部影片,憑著上述名詞還不足以描述,我們在上述三種樣式加上檔案類型作為輔助,足以面對合作雙方在80%的初識場景,快速的將認知對齊,效率地進入合作主題溝通。
In banner video ad:
在Banner執行環境中,使用影片播放器播放影片檔案類型mp4, flv等。
Native image ad:
在mobile app原生環境中執行,展示主視覺為圖片的廣告樣式。
Native video ad:
在mobile app原生環境中執行,展示主視覺為影片的廣告樣式。
Companion ad:
和In banner video相反,廣告服務器返回客戶端影片播放器攜帶用於執行在瀏覽器環境的banner ad。 此廣告出現的位置可能在播放器中,也可能在播放器外的廣告位。
想要將上述80%的場景進一步推向更高境界,讓客戶在第一眼就認為遇上一個懂行的人,還需要將廣告的時機和位置特性加上。需要加上特性的溝通場景大多出現在影片廣告中,由於影片的特性對於單價的影響相對banner ad, native ad高,有必要在影片廣告特別地提高溝通效率,提升專業度。
描述廣告和正片交互關係
Linear video ad:
覆蓋播放器大部分面積的廣告。
Non-Linear video ad:
正片繼續播放,隨著 正片播放一同出現的companion ad。
描述屏幕方向
Landscape mode:
橫屏模式,泛指寬度大於高度。
Portrait mode:
豎屏模式,泛指高度大於寬度。
描述廣告出現時間
Pre-roll:
在正片播放前出現的linear video ad,影響了用戶進入正片進行觀看,對用戶體驗損害較大。
Mid-roll:
隨著正片播放開始後出現的linear video ad,用戶體驗影響程度較pre-roll低。
Post-roll:
正片播放結束後出現的linear video ad, 用戶體驗影響程度低。